- 概要
- 历史
- 地理
- 文化
县人民政府驻和阳镇,邮编:054400。代码:130527。区号:0319。拼音:Nanhe Xian。
南和县位于河北省南部,地处太行东麓冲积平原,属邢台市管辖。全县总面积418平方公里,耕地39.1万亩,总人口32万人,南和县辖3个镇、5个乡:和阳镇、贾宋镇、郝桥镇、东三召乡、阎里乡、河郭乡、史召乡、三思乡。
南和县区位优越,交通便利。位于东部发达地区与西部欠发达地区的结合部,处于京津石经济辐射圈内。西距邢台市、京广铁路、107国道18公里,距京深高速公路7公里,并有2条连接线与之贯通;赵辛、南石、宁鸡公路纵贯南北,邢临、邢清公路和邢临高速公路横穿东西;南水北调和规划中的京沪高速铁路靠近南和,已列入省“十一五”规划、连接京广、京九和黄骅港的邢港铁路横贯南和全境。
南和县历史悠久,人杰地灵。新石器初期已有人类聚居,西汉建置南和县。历史上有唐朝宰相宋璟、明朝右副都御史朱正色等著名人士,现代有著名书画家白寿章等。
南和县资源丰富,特色明显。县内地势平坦,土质肥沃,水资源丰富,是传统农业县,历史上有“不求天”和“畿南粮仓”之称。是国家商品粮基地县、河北省蛋鸡养殖基地、蔬菜生产基地、西葫芦之乡。
近年来,我们确定了“三化联动,工业先行”战略,按照“建设三个园区、实现三个对接”思路,谋划实施了西与高开区标准件、紧固件基地对接,建设城西钢制品工业园区和中小企业孵化园;南与沙河市金百家工业区对接,建设金鑫建材工业园区;北与高开区、邢台县板材市场对接,建设邢东板材建材工业园区。特别是依托、围绕邢台钢铁做文章,将钢制品业明确为南和未来的第一主导产业,取得明显成效。目前,县域经济已形成蔬菜、木制品、粉制品、钢制品、食用油、纸制品等六大特色产业。
南和是唐朝宰相宋景、元朝户部御史朱正色的故乡。境内有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汉代吴村古墓、北齐造像碑、大隋名州南和县澧水石桥碑;名胜古迹主要有北周时修建的河北省最大的二僧道场白雀庵、元代修建的白佛寺水陆殿。有宋景、朱正色、白寿章、白公素等名人遗址遗迹。
该县自公元前202年建置,北齐更名嘉禾,北宋曾称澧州,元代初名和阳,不久复名南和县。隶属巨鹿郡、魏郡、广平郡、名州、邢州、信德府、顺德府。1949年划入邢台专区,并先后归邯郸专区、巨鹿县、任县治,1962年复置,改属邢台专区。1970年改为邢台地区辖,1993年邢台地市合并后归邢台市辖至今。
南和县辖3个镇、5个乡:和阳镇、贾宋镇、郝桥镇、东三召乡、阎里乡、河郭乡、史召乡、三思乡。
该县属于环京津、环渤海湾经济带外围县份,境内地势平坦,海拔高度在42-46.1米之间,属温带气候,四季分明,年平均气温13℃,年平均降雨量523毫米,地下水为浅层淡水区,水资源丰富;农业生产形成专用粮、蔬菜、养殖、苜草等四大产业,非公有制经济初步形成木制品、纸制品、小五金、粉制品和面粉加工、食用油等五个工业小区。被确定为河北省粮食生产基地和生猪生产基地县。
南和是唐朝宰相宋璟、元朝户部御史朱正色的故乡。境内有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汉代吴村古墓、北齐造像碑、大隋名州南和县澧水石桥碑;名胜古迹主要有北周时修建的河北省最大的二僧道场白雀庵、元代修建的白佛寺水陆殿。有宋璟、朱正色、白寿章、白公素等名人遗址遗迹。